15城人均GDP超2萬美元:都市圈崛起有了強力支點
人均GDP超2萬美元并非一個簡單的紙面數據,其背后反映的是一個城市的發展質量以及產業的升級和帶動能力。
近日,有媒體通過梳理中國各城市公布的2018年經濟數據,并以2017年末各城市常住人口為基準,發現有15個城市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覆蓋人口1.5億。其中,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第一次集體邁入人均GDP超2萬美元的陣營,尤其具有象征意義。
15城步入初等發達地區陣營
按照國際標準,人均GDP在2萬美元以上的是初等發達國家;人均GDP在3萬美元以上的是中等發達國家。前述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的15個城市分別為深圳、東營、鄂爾多斯(8.970, 0.04, 0.45%)、無錫、蘇州、珠海、廣州、南京、常州、杭州、北京、長沙、武漢、上海、寧波,總人口超1.45億。同時,天津、佛山、青島等城市的人均GDP也接近2萬美元的門檻。
除了東營、鄂爾多斯兩個資源型城市之外,其余13個城市基本為中國的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這當中的樣本意義不言而喻,因為它們代表了不同的城市類型:北上廣深盡管處于人口疏解的階段,依然齊刷刷步入初等發達地區陣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可見一斑;其余城市也均為各自的區域中心城市,正在向更大規模城市前進的過程當中。
一個地區經濟的崛起以及經濟質量的發展狀況,主要看其城市的發展狀況,中外莫不如此。中國正處于新型城鎮化加速階段,半個月前又剛剛公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這13座城市勢必成為都市圈建設的領頭羊。
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都市圈概念,還是城市群概念,抑或是灣區經濟概念,任何經濟發達的代表都是以城市,尤其是核心城市為中心的。美國的紐約、洛杉磯,日本的東京,韓國的首爾等,都是國家產業集聚和人口集聚的中心城市。這就是城市之于一國經濟的指標性意義。
在未來的中國,經濟的發展必然也是以都市圈、城市群以及灣區的崛起為依托的。而目前達到人均GDP2萬美元的13個非資源型城市,均處于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長江中游等城市群中,而且也都是國家各類都市圈、城市群、灣區規劃中的中心城市或副中心城市。
13城將成為都市圈建設領頭羊
人均GDP超2萬美元并非一個簡單的紙面數據,其背后反映的是一個城市的發展質量以及產業的升級和帶動能力。仔細觀察會發現,這13個城市2018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除北京和上海的經濟增長率與全國水平持平外,其余城市的增長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指導意見》要求增強中心城市核心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推動超大特大城市非核心功能向周邊城市(鎮)疏解,推動中小城市依托多層次基礎設施網絡增強吸納中心城市產業轉移承接能力,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
之所以說這13個城市勢必成為都市圈的領頭羊,一是這些城市已經形成了人財物各項生產要素的磁吸和集聚效應,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具有輻射帶動的能力;二是基于其經濟質量已經達到初等發達地區的水平,且依然在高速發展當中,應當承擔起輻射帶動的責任。
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人口和經濟的空間結構優化,又有利于激活有效投資和潛在消費需求,增強內生發展動力。這13座城市邁入人均GDP2萬美元陣營,進一步夯實了中國城市都市圈發展的基礎和底氣。
中國城市的數量不僅多,而且發展質量高,通過這些城市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完全有能力推動中國整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像部分國家如巴西、墨西哥等會出現所謂“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正是因為其人均GDP超2萬美元的城市數量太少,難以帶動整個國家的發展。因而,15個城市人均GDP破兩萬美元,無論是之于其所在區域,還是之于全國經濟格局而言,都意義重大。
關鍵詞: GDP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北京“十四五”投資實現良好開局 高技術產業投資亮眼
- 基因檢測市場擴容 桐樹基因聚焦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品擴圈
- 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IP 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 從智能制造到智能睡眠,誼瑞重塑“易睡體驗”
- 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宣布收購加密交易平臺Paxos及Mercado Bitcoin
-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將“ETH 2.0”更名為“共識層”
- 南京二手房市場話題不斷 賣家降價來試探市場風向
- 新一代輕量化方艙醫院項目啟動
- 十年醫改路 三明再出發
- 醫療美容機構規范運營指南發布
- 天津開辟送藥綠色通道 送藥到家近3000單
- “高速上違停趕報表”警示了誰?
- 離職文書的“坑”不能僅由勞動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勁
- 非學科類培訓班寒假惡意漲價需綜合施治
- 北京:買四類藥品實施新政 市場監管進店查落實
- 北京:保證春節群眾需求不脫銷、不斷檔
- 豐臺今天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
-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 蘋果拒不開放支付渠道 荷蘭反壟斷機構:罰到它遵守規定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 需求遠超國內產量 印度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料仍將持續數年
- 蔚來斥資5000萬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險或有變局
- 當心!玩雪引發的婦科危機
- 研究機構警告稱:美聯儲加息將加劇全球債務危機
- 旭輝控股集團公告稱已清償2022年到期的5.5%優先票據
- 普通癥狀還是心梗預警?一眼識破
- 揭穿AI相面騙局 警惕迷信的高科技偽裝
- 蕪湖釋放創新“N次方”效應 數字賦能驅動產業升級